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

共工氏与龚姓——王大有

共工氏与龚姓——王大有

  一、研究姓氏文化的意义

  认祖归宗、传承族风、德风、人脉、文脉、地脉、国脉,強化中华民族一元多支共同体格局。

  二、古今姓氏的区别

  先秦以前的姓为古姓,古姓是氏族种落的名号徽号。族有姓,族分支只有氏。分三个层次,第一是风姓,共13宗,第二是女性下传的姓与氏支,第三是去女立男性祖先为宗姓;是族、氏、居地、首领或始姆祖、个人的共名共称;秦汉以來合姓氏为今姓,是以父祖姓氏下传的家族血缘识别名号,以个体使用为特征。

  三、古女生姓得姓原则

  因生得姓、因德得姓、因地得姓。

  四、龚姓是共工氏的一个宗支

  龚,上龙下供,供奉祖先龙图腾,象形指事,因生得姓。龚姓始自共工氏,在尧舜禹时被流放幽州建共工城(又名龚城),距今4139-4136年,《括地志》载:“故龚城在檀州燕乐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 隋筑燕乐郡时将龚城套在燕乐城中。共工城1949年前尚存,1962年修密云水时平掉(或说淹在水库中),枯水时还曾露出水面。

  龚,即共工,商代可見从龙的青铜礼噐金文龚族徽。

  五、共工氏是炎帝第6世工正

  炎帝一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勾龙后土。《神异经》载:“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发,蛇身,人手足……名曰共工。”则共工为红蛇图腾,見于商代可見从蛇的青铜礼噐金文共工族徽与从共龙的龚姓共工并存。青铜礼噐金文从蛇的共工族徽,是开口蛇,或作虺,一首双身。从蛇的共工族徽由工、日、蛇、族旗共同组成,日代表炎帝,工即矩,代表晷天步地功德,蛇为大龙的次级属图腾,在商周又称江国,因居江水而名。

  共工是官职名,百工之长。

  六、龚姓何以从龙

  龚为供奉龙图腾祖先。龚为共工追溯远祖所自出:一炎帝母女登游华阳常羊山感神龙首生炎帝;二女登本龙族女,图腾为龙,龙首戴鼓,登首龙身;三女登远祖雷泽氏为雷龙;四共工为伏羲黑龙氏;皆龙。故龚从龙,以示所出为龙种落,是太乙乞姓氐羌的骨干族群,是大梵凨族支分。

  七、龚姓含义

  1、龙的传人

  在亚形宗庙中供龙祖先像,其外铭龙母,龙子,示义龙的传人。“亚龙”以示血统人脉文脉。

  2、供奉图腾祖先以示血统下传与族风族德弘扬,龙是物候历法标志,掌行龙候历法。

  八、共工氏自身功德族徽

  共三义:

  1、供奉龙祖先主祭祀,恭、供、贡所象;

  2、掌量天尺、天干、尺木,龙无尺木不能登天,主历法祭天;

  3、建方坛灵台,供土方石方,筑造寨墻、堤坝、城垣、邛楼碉堡,得民利,供养保护民生。

  工四义:

  1、为革正织皮工,鞏、红所象;

  2、为木正规榘,辨方正位,丈天步地,工、巨、矩、癸所象;

  3、为水正治水,平治水土,江、洪所象,筑字所象;

  4、工正,正勾股,掌勾股矩,司日晷周天历度,大凡族徽所象。

  共工氏夏商周三代有工方、土方(吉方、姞姓)、鬼方等。

  九、共工氏简史及支分

  A.大梵遂皇织女时代:

  共工氏为皮革工,为织皮析支,发明立式工字形织机,发展为卧式腰织机,至今使用,从大梵而凡姓,巩、鞏、筑所象。

  B.伏羲时代:

  共工氏为大庭氏,任居龙氏,造碉楼屋庐,垒坝筑堤,砌方坛,司不周山大风雨表;

  C.炎帝神农时代:

  居崆峒山、空桑、陕西环江、中条山南伊水洛水和共首山、共北山,太行山南江水共水流域,建江国,即共工国。晋陕豫交界地中条山南的黃河称涅杠河,因共工称湼。

  D.黄帝时代:

  共工后土居晋南、豫北、冀南,称阪泉之野,涿鹿阪泉又名张公泉,共工汉姓张,故名。经过阪泉之战、蚩尤涿鹿之战、夸父桃林塞之战后,共工主力西迁甘南入川北,居卭海、卭莱山、盘水、都柳江流域。

  E.尧舜禹时代:

  迁居幽州(今北京密云燕乐村)建龚城,雄据北方,为北狄山戎。在甘肃青海的马家窑文化有共工氏四大世界迁徙图的大梵族徽,并西传至地中海周边地区,被西方学者称为“迷宫图”。

  F.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

  商代共工氏有共方、工方、土方、吉方、鬼方、龚方。春秋战国时四川有僰人,即共工氏,居珙县麻塘坝崖画上有共工族徽。

  可能在黃帝分北三苗时,直至春秋战国秦的统一战争中,居于北方的共工氏迁到北美洲,称作那瓦霍人和赫比人,传承共工氏四大世界迁徙图的大梵族徽。

  H.明清时代:

  贵州关岭红崖丹书,是共工氏族谱。

  川贵滇桂粵铜鼓鼓面上铭刻共工大凡族徽。

  贵州麻江型铜鼓鼓面上铭刻共工大凡族徽。

  这种共工大凡族徽是共工氏四大世界迁徙图,从岭南还传到香港,有滘西州地名。

  十、共工氏支分

  共工氏支分有:龚、共、恭、洪、工、贡、江、项、巩、红、吉、姞、柳、康、雷、龙、张、司空等姓。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