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雪 刘隼 李文召
三夏时节,编辑走进华夏文明发源地洛阳市偃师区这块热土,正赶上翟镇镇宁北村两委召开片区负责人麦收工作会,一股团结、务实、清新的会风扑面而来。
今年麦收时节,因前些天河南地区连续的雨天,给麦收工作造成影响。面对减产的现实,他们积极出谋刬策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偃师区翟镇镇宁北村现任党支部书记陈宇龙,是2021年3月新当选的九零后本科大学毕业生。陈书记的上任不光是为班子带来了年轻的活力,更带来了面对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如何下的新思考。
上任伊始,他召集村两委、党员干部及乡贤人士多次开会、碰头、出去学习,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要想搞活经济,宁北村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主动出击,去创造经济增长点,梳理出以村集体发展为主线,全面带动群众共同富裕为目标。把原来的靠政策输入,靠政府的供血、输血,变成自身的造血功能,让村集体经济有个良性的循环。可怎么发展呢?结合宁北村自身优势、区位条件、宏观政策等多方面,谋划出的以宁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开展的大规模种植项目。项目开展之初,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在翟镇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创造出了“土地流转”宁北模式。以每亩800元为基础将村民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由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种植,而村民则作为大规模种植项目的股民,享受本项目的百分之30的分红和百分之20的公益及福利。剩余的百分之50由村合作社上交到村集体三资账户,用于整村的人居环境工作。
陈宇龙书记介绍说,在他任职的两年里,从产业兴旺为切入点,流转全村土地800余亩,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统一种植。2022年全年除去地租、各种生产成本,实现曾收80余万元,年底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们分红共计24万元、分发福利16万元;同时,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40万元。
合作社凭借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凝人心,聚人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用政治的眼光,经营的头脑,以粮食安全为己任,以企业的思维模式搞发展,本着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村两委无偿服务,党员、队长齐上阵。每到小麦收获的农忙时节,村两委、党员、队长、群众代表,团结一致共劳作、不分昼夜抢收获。所有人员无劳动报酬。他们无畏艰辛、汗水,凭着党支部的一声号角,冲锋在前。
宁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规模种植项目是在“三变改革”工作下,宁北村村委会经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探索出来的,由宁北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将群众的土地以有偿形式统一进行流转种植。合作社的启动资金来源有村委、党员、乡贤人士等低息筹资100余万元,即保证了群众们的后顾之忧,又带动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参与感;另制定符合群众利益、带动集体收入的模式进行,充分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农户真正实现了土地流转“获租金”、资源资产入股“分红利”、基地务工“挣薪金”等多渠道增收,抓实了产业发展“之要”。
宁北村为确保规模化种植取得好成效,该村加大完善基础设施力度,对流转出的830亩连片土地,统一规划修缮了道路、排水和浇灌水渠,将耕地分成四片,指定专属“片长”专片管理,各个生长环节,组织本村村民进行有偿劳作,利用党员活动日,组织义务劳动进行田间除草,融洽了干群关系、提振了参与热情,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成立了科技服务队,邀请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制定了粮食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每年2次聘请技术专家举办培训班,专题培训粮食种植技术,指导粮食生产,做到了“四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化肥农药、统一技术、统一销售。
宁北村通过“三清两建”顺利扩宽了制约村子发展的卡脖子路200余米,自筹资金20余万元,打造一条统一的具有夹河滩特色的高门台街道,并统一粉刷沿街墙面,还群众一条宽敞整齐的康庄大道。申请政府基础建设资金100万元,实施革命厕所污水改造项目,解决了村里脏乱差、污水横流,气味难闻的难题。健全了村民自治组织,把“一约五会”“村规民约”制度上墙,在村里营造出更加和谐美好的新氛围。
组建老年广场舞队、排练节目,为村民演出,实现了老有所用、老有所乐!
成立书画院,定期组织书画家开展笔会交流,极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将大豆、绿豆、小米、玉米糁等精选加工,销往全国。
陈宇龙说,下一步,他们将持续在产业兴旺上下功夫,依托大规模种植项目、创建“耕耘宁北”五谷品牌;依托土地资源及乡贤资源,谋划“宁北村粮食烘干及仓储”项目;依托二里头文旅产业打造“宁北村城市菜园”项目。让产业兴旺的蓬勃生机,实现宁北村的振兴之路。同时,也欢迎广大企业家来宁北村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