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

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开封木版年画——记任鹤林恢复艺术瑰宝 “三皇圣祖”木版年画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国际财经杂志社原副总编辑、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社长、非遗杂志社社长郝江华推荐)

“贴年画”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的一个传统习俗,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增添了许多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限于门神,财神爷、儿童、五谷丰登、迎春接福等都成为年画的内容。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封木版年画”

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开封木版年画——记任鹤林恢复艺术瑰宝 “三皇圣祖”木版年画

开封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开封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2006 年 5 月 20 日,开封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开封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北宋初年,宋都东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涌向京城。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将中国雕版印刷业推向繁荣。自此,年画也由笔画转向刻版印刷。当时东京木版年画的印刷及销售盛况空前,不仅民间作坊遍布京城,就连宋室官廷也主持开办年画作坊,官办与民办作坊的融合,使木版年画的发展成为必然。

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开封木版年画——记任鹤林恢复艺术瑰宝 “三皇圣祖”木版年画

北宋末期,由于金兵的入侵,京都沦陷,繁荣的市民文化逐渐萧条,大量年画艺人流落江南,东京的木版年画业迁至东京 45 里外的朱仙镇。

明清时期,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随即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木版年画在繁荣的商埠迅速恢复,买卖兴隆,声名大振。抗日战争爆发前,朱仙镇木版年画业迁往开封,自此又掀起木版年画繁荣的第三次高潮。当时开封的年画作坊有 60 多家,主要集中在东大街,西大街、中山路和书店街。著名的老店有汇川、振源永、云记、鸿记、天福利等。

1949 年后,开封市先后成立了开封年画社、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等团体机构,对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进行挖掘、整理 。

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开封木版年画——记任鹤林恢复艺术瑰宝 “三皇圣祖”木版年画

 开封木版年画艺术特点

开封木版年画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别于历代宫廷文人画温文尔雅的格调。它线条粗犷奔放,情节鲜明感人,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极富于装饰效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经历代艺人之手而融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崇神意识,反映了农民希冀五谷丰登、富裕兴旺、和睦如意、平安吉祥、六畜兴旺等美好的生活愿望,以及扶正驱邪、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开封木版年画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用纸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深厚,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


开封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以矿物、植物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颜料,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净,以之印制的年画明快鲜艳,久不褪色。开封木版年画崇尚使用暖色,如丹红、木红、桃红、槐黄、桔黄等,显得热烈奔放。色版设置有:黑线版(黑胚)、水黑版、红版、脸版(木红)、紫版(葵紫)、绿版(铜绿)、青版、蓝版、黄版(版黄)等,其中除黄版之外,皆木版套印。人物服饰设色以木红、铜绿、葵紫三色为主,将世俗生活中的色彩融于神祗崇拜的宗教色彩模式之中。如"镇宅钟馗"红冠绿袍;"灶马"中的灶爷为红袍,灶奶为绿袍;"关爷"为红脸绿袍。以广丹饰绘人物眼皮也是朱仙镇年画所特有的风格,如"火塘寨"(铜锤换玉带)中的赵匡胤、杨鲧,"带子上朝"中的郭子仪,"加官晋禄"中的陆登,"柴王推车"中的柴荣,"苟家滩"中的李嗣源、王彦章,"马上鞭"中的秦叔宝、尉迟恭等,以此表现人物鲜明的审美个性 。

开封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选用上等坚实的梨木进行刻版,刻前先用植物油涂于木板表面三到四遍,自然凉干后,再用顶沸的热水冲洗。然后用特制刮刀刮去木板表面浮油,艺人称之为"熟版"。木板雕刻工具有刻刀、净缝刀、文章锉、巩锉、刮刀、铲刀、敲锤等二十余件。年画的印制工具采用野生植物顶端之茸毛和棕,用绳子捆扎而成,草制圆锥形色刷,一色一刷不能混用,另有敲锤儿、沙袋、沾刷等辅助工具。年画用纸多用中国传统的生宣纸印制。

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开封木版年画——记任鹤林恢复艺术瑰宝 “三皇圣祖”木版年画

开封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目前已挖掘、整理出的年画老版有二百二十余块,重新印制历史老版年画三百多套,并编印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精选》《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本》《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等,为保护传统木版年画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开封木版年画——记任鹤林恢复艺术瑰宝 “三皇圣祖”木版年画

开封木版年画中画的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为主。他们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 20 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的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生活类年画有供成年人游戏(类似跳棋)的纸图,绘有白丁、秀才、举人、进士、状元至阁老,逐级晋升官职爵位,故称 "升官图"。印有元宝、珠宝、劈柴、键子等螺旋式升级的游戏图,则专供儿童游戏所用,俗称"赶小图"。

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开封木版年画——记任鹤林恢复艺术瑰宝 “三皇圣祖”木版年画

另有男女定亲(换小帖)用的龙凤启,美化环境的花纸、包装纸,端午节用的纸画扇,中秋节祭月用的"月光菩萨"等。还有专为扎"社火"所用的品种,人物多、场面大,多为对开、全张大小。遮挡杂物、装饰环境所用的花纸"桌裙"等,品种繁多,后多已失传。

家堂画是敬奉过世的三代宗亲的图像,亦称祖宗神位。图分三层,上绘曾祖父母、祖父母;中为父母;下绘刻天官、童男、童女、摇钱树、聚宝盆、戟、盔、金锭、珠宝等, 一般有"阖家欢乐庆新年"字样。以祈祖宗在天之灵护佑家族兴旺安康:激励后生奋发向土、光宗耀祖。

因多贴在堂屋正中,故称"家堂",有多种不同规格和式样 。


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任鹤林大师

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开封木版年画——记任鹤林恢复艺术瑰宝 “三皇圣祖”木版年画

任鹤林,河南兰考人,1949年出生。1965 年考入河南大学艺术系,本科学历。1980 年多幅作品参展和发表,同年加入河南省美术家协会。1979 年参与筹建开封年画(出版)社,先后担任该社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兼总编。

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开封木版年画(民营)博物馆馆长。

30 多年来,倾力于木版年画的收集、研究、整理、复刻工作。在多家专业报刊《中国文化报》、《鲁迅研究》、《中国民间工艺》、《年画艺术》、《传奇故事》、《开封日报》、《故都开封》、韩国《嘉惠博物馆馆刊》、《装饰》、《中国艺术》、《民艺》上发表论文 30 余万字,且观点独到。所整理刻印的年画多次获奖,并悉数捐赠河南省美术馆。《鲁迅藏开封木版年画长卷》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知名文化产品”有幸参加上海世博会并被世博会收藏。

专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中英日文版画册),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获河南优秀图书出版一等奖。

2015 年参与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任河南卷主编,所编撰的《中国木版年画珍本》湖北美术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多次受文化部、国家出版署等部门派遣出访德、法国、意大利、马耳他、智利、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新加坡、韩国、尼泊尔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三、“三皇圣祖”木版年画

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开封木版年画——记任鹤林恢复艺术瑰宝 “三皇圣祖”木版年画

此图为伏羲、神农和皇(黄)帝。传说伏羲创太极八卦,作曲造瑟,是古籍记载最早的人文始祖,图中手持太极图;神农发明农耕、草药,故手持禾苗;黄帝创舟车、冶炼,兴纺织医药等众多发明,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故被世代传颂,称“三皇圣祖”。

此木版年画因历史原因遗落海外,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宗教历史博物馆。任鹤林大师出访俄罗斯时看到此瑰宝被深深震撼,三皇圣祖做为中华文明人文始祖,代表着华夏文明的根源,像征着中华文明的诞生,如今藏于海外,国内却未见此版,实在是木版年画的一大遗憾,当即便协调沟通将此图拍摄下来,归国后对比原版手绘图稿,不顾年迈和数十年的心脏病,在心脏要做搭桥手术医生极力劝阻的情况下,夜以继日亲自刻版,反复对比,几易其稿,终于将这一具有深厚人文背景,传奇历史渊源,极具艺术价值的“三皇圣祖”木版年画再次重现国人面前。任鹤林大师正如他年画中的“门神”一样,坚定不移矢志不改,数十年如一日的守护着开封木版年画这一民间瑰宝,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开封木版年画的复兴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民族的自信源自于文化的自信,民族的伟大源自于文明的传承。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巍巍山河纵横几万里,沧海桑田聚智慧结晶,斗转星移结非遗硕果。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五十六个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脉络,辉煌博大、浩如烟海、功标史册,福泽万代,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基石!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