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IT

数据库构建社区“防火墙”

数据库构建社区“防火墙”

  和平门菜市场内,一社区工作人员为居家隔离人员选买蔬菜。

  “你的卡?”“我刚出门,回来还用看?”“咱得遵守规定。”3月11日中午,在地铁和平门站东北角一月亮门前,意欲经该门返家的吴女士被值守的几位老人拦下。认真查证之后,一位老人叮嘱说,“赶快回家吧,你家人也刚回去。”

  这是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多家社区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极为寻常的一幕。“我戴着帽子、口罩,只露着两只眼,外面还戴眼镜,那位大爷还是认出了我。”吴女士向编辑感慨,每当她刷新闻看到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又有新冠肺炎病例新增,“就感觉自家社区特别安全,温暖。”

  这份安全感来之不易。西长安街街道设有和平门、未英、南北长街等10余家社区,约5万人居住,其中多片为平房院落。阻击疫情伊始,该街道便在社区、胡同进出口及平房院落门口张贴疫情防控海报或告知书,构建防疫安全网。在该街道第一份《致地区单位、居民的一封信》里,返京人员的联系人便是蒋红梅。

  编辑了解到,蒋红梅是一名自空军后勤部退役的老兵,此次抗疫她负责西长安街街道数据库。每至深夜,这边刚要睡下,那边一个电话有人员变动通知,她便又起床,将10余家社区约5万居民中的人员流动及更新信息及时登录。“这不仅是数据,每个数据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户户家庭。他们是在社区,还是在外地?是在疫区,还是正从疫区返京途中?其本人及家人身体状况如何?这些信息得随时更新,确保防疫万无一失。”蒋红梅说。

  编辑了解到,自防疫伊始至今,蒋红梅的手机便没个停歇。一次,她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才得空洗漱,没想到刷牙就花了50分钟,因为中途停下来接打了19个电话。“有时这边接着电话,那边就有3个电话排队,都是了解如何返京、隔离等情况的。”她说,一次,有一家三口从外地开车返京,街道一路协调并及时了解、更新3人信息,“他们一出家门我们就知道了。这家人刚进京,就被妥善安置到了隔离点。”

  和平门菜市场是周边多家社区的“菜篮子”,每天客流量达5000余次。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菜篮子”的安全,辖区内10余名志愿者有了新身份,成为菜市场的“测温员”“理货员”或是“打包员”。为防止居民聚集,该家菜市场率先拆掉了防寒棉帘,划定了“一米线”,还派专人值守,疏散聚集居民,减少大家在菜市场内的逗留时间。

  如今,针对境外人员返京等防疫新情况,西长安街街道在扎牢防疫安全基础上,又开始一一对接,妥善安置每一名居民或返京人员配合疫情防控,做好居家或集中隔离。

  本报编辑 张淑玲

(责编:易潇、毕磊)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